|  | 
| PE启动的快慢受多种因素影响,比如制作方法, 启动流程, 启动介质, 硬件等等 
 “越大越快”,“越小越快”都不一定,看做PE的人怎么做了
 
 初步观察,PE"内核" 有两种,
 一是"打包式"的,
 也就是说比如PE1 弄成WXPE.IM_的(貌似PE1可以弄成WXPE.IS_不过这种形式的我不了解和IM_的有没有差别,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啊,呵呵~~),PE3弄成BOOT.WIM的"内核"
 
 二是"非打包式" 也就是直接解放到介质,就像你把系统装在硬盘一样,已知U盘和硬盘可以这样做,但光盘我就不知道了(那位知道的可以告诉我一下)
 
 1.对于"打包式"的PE内核+外置工具,其内核的体积就是"打包式"的PE内核而已,外置工具愈多,相对在增加快捷时所用的时间就愈多,但与"打包式"的PE内核的载入(内存)的速度无关。
 如果是这种方式的内核,愈是向内核增加大小,那样载入(内存)的时间相对就愈长了。比如全内置的PE内核
 
 2. 对于"非打包式"PE内核,由于是直接载入,不用像"打包式"的PE内核先加载内核到内存,免去了从介质复制到内存的时间,所以载入速度理论上应该是最快的(相对同样的制作方式,介质等条件)。
 但这种方式有点坏处,就是需要的存放空间比较大,因为没经过压缩。
 那样这种"非打包式"PE内核的内核大小是怎样计算? 自己想想吧,呵呵~~
 
 先说说这些
 P.S. 如果有说错,请提出指正,谢谢!
 
 [ 本帖最后由 andos 于 2011-5-13 09:14 编辑 ]
 |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