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软当初决定使用反斜杠来分隔路径名,其实是制造不兼容,是不是故意,我也说不了,因为早期微软还没有统治全球。反斜杠被广泛应用于 C 语言中作为转义符。而微软却用它来分隔路径,这是自找麻烦。因此,微软无法再用反斜杠转义了。微软只好用引号。到了 internet 时代,网络的地址依旧是使用 Unix 规则。微软不得不兼容 Unix 规则。
微软的 shell 脚本语言,无论在其他方面有多么大的优势,都无法取代 Linux 下的 shell 脚本语言。程序员们不承认微软的脚本语言是“优秀”的。因为微软的系统已经占用了反斜杠作为路径名分隔符,不利于转义。要转义,还得发明别的方法,那依旧是不兼容。我认为这是微软无法取得稳固的事实工业标准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当初一念之差,付出的是惨重代价。
我曾经举出 office 的例子,这段历史是我亲身经历的,也是特别关注的,所以比较清楚。office 2003 发展到微软office 的顶峰,碰巧大致与 XP 发展到微软操作系统的顶峰耦合。其后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开始用 Vista(long horn)制造不兼容,在 office 领域用 office 2007 制造不兼容。尽管微软想用一个华丽的名字(从 long horn 到 vista)来骗取人们的好感,但 vista 实质上的不兼容,却骗不了人。vista 的名声很坏,连微软自己都要改变命名规则(使用 win7、8 的命名规则),以同 vista 划清界限。win7 收敛了一些,但实质上走的还是 vista 的不兼容路线。到了 win8,微软自己说是赌博。按照我的理解力,它应该是彻底执行 vista 的不兼容路线了,甚至更狠,否则称不上赌博(我没有用过 win8,也不想跟任何人争论,我自己用逻辑学进行的独立思考,不碍任何人的事)。操作系统的不兼容,让这个操作系统失去地位。诚然,Windows 有着事实工业标准的地位,但这一地位不稳固,是自己破坏自己的结果。同样,office 的不兼容,也毁了微软 office 的前程,让本来很稳固的事实工业标准地位,变得不稳固了。surface 平板里面集成 office,在普通用户中反应很冷淡。微软原来以为这是杀手锏,但人们不买账。